当前位置:山东省福州商会 > 话说泉榕
话说泉榕
济南古国与姓氏起源漫谈
发布时间:2014-05-12 11:42:57    浏览次数:2434     字休:    

    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齐鲁腹地,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汉代初年,设立济南郡,“济南”作为地名才开始出现。济南之名,取“济水之南”之意,古济水济南段即今之黄河河道。当时郡治设于东平陵(今章丘市平陵城),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3年),济南郡治才迁至历城县境,从此郡、县治同在一地。今之济南,现辖市中、历下、天桥、槐荫、历城、长清六区,济阳、商河、平阴三县及章丘市。在这81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秦、汉之前的夏、商、周时期,今之济南所属故地曾有哪些古国?生活着哪些先民?产生了哪些姓氏的祖先?在研究姓氏文化和家谱文化的过程中,笔者翻阅了一些历史文献资料,并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现辑录整理于下,以(读者,期望引起生活在济南这片古老土地上和从泉城走出去的先民后裔们的关注和兴趣。

甗(yǎn)国及姓氏

  甗国,炎帝后姜姓国,其地在今济南市附近。据《路史·国名纪一》载:甗,炎帝后姜姓国之一。甗,“齐之分。”“甗,齐邑,乃齐宋战处。”据《春秋·僖公十八年》载:“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杜预注:“甗,齐地。”

  《春秋·左传注》同年注载:“甗,齐地,当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附近。”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庄东南有一处商代遗址,曾出土了大量陶器。在距其不远的龙山城子崖出土的陶器中就有甗。

  据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徐基介绍,大辛庄遗址绝不是一般的氏族居住地,“它应当是商王朝在东方的一个政治、军事中心,不是一般的方国、属国或监国,而可能是个以商(代)人为主体的方国。”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甗”指中部有篦子的古代炊具。据《济南通史》记载:“大辛庄是都的所在地。”“甗”是商代甲骨卜辞,其形状就像中部有篦子的古代炊具器皿。大辛庄遗址是否是古甗国故地,尚无结论,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和专家论证。

  甗氏,姜姓后裔。甗国之后,子孙以国为氏,称甗氏。据《路史·后纪四·禅通纪·炎帝纪下》载:齐太公之后,“其以采者……檀氏、灌檀氏、禚氏、甗氏”。据《中国姓氏大辞典》载,“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甗(故地在今山东济南历城区),后因氏。”可见齐之后裔有甗  氏,然未见详细记载。我猜想,生活在古甗国的先民们,可能精于制陶工艺,其后裔以职业技艺为姓氏,被封国后,亦有可能是以国名为氏。

鲍国及姓氏

  鲍国,夏、商时期姒姓之国,夏禹之后,故地在今济南市历城区东鲍山下。据《元和姓纂》载:“鲍,姒姓,夏禹之后有鲍叔,仕齐,食采于鲍,因氏焉。敬叔生叔牙,曾孙国,代为齐卿。”鲍国地域,《路史·国名纪四》载:“鲍,齐之历城。历下城东三十四(里)有鲍城。”

  鲍氏,姒姓,夏禹之后。齐有鲍叔牙,食采于鲍,因以邑为氏,称鲍氏。据《世本·氏姓篇》载:“鲍氏,夏禹之后有敬叔,食采于鲍。鲍叔生叔牙,叔牙曾孙国,世为齐卿。”《世本·传篇》载:“鲍氏,敬叔生叔牙。叔牙玄孙庄子牵、文子国。国孙牧。”《古今姓氏书辩证》载:“鲍,出自姒姓。夏诸侯国,子孙氏焉。裔孙叔牙,相齐桓公,名显诸侯。谥曰共。曾孙牵曰鲍庄子,国曰鲍文子。国孙鲍牧,皆齐卿。”《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鲍氏,姒姓,不知所出。或云,夏禹之后有鲍叔,字叔牙,进管仲于齐桓公,遂霸诸侯。”《天下名胜志》载:“《城冢记》云:(历城)县东三十里有鲍山,山下有城,鲍叔牙食邑也。相传叔牙与管仲分金于此,鲍叔墓在焉。”由此可  见,鲍氏出自夏禹之后。

  鲍叔牙——— 即鲍叔,春秋时齐人,敬叔之子,官至宰相。自青年时即与管仲相交,知管仲贤能。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管仲曾射小白中钩,深有嫌隙。及小白立为国君,为齐桓公,鲍叔牙遂进荐管仲为相。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而成霸业,成为千古佳话。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故后世言人之相知相交,必称管、鲍。

卢国及姓氏

  卢国,夏、商时期三皇之世侯伯之国,古代亦称俞跗或卢跗国。

  俞跗是黄帝时期的名医。俞跗国故地在今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国庄一带卢城洼。据《路史·国名纪六》载:“卢,俞跗,或作卢跗。今郓之阳谷有故卢城,齐地。久废。后扁鹊居之。”周代时,重封卢国,为齐邑,出自姜姓。据《路史·国名纪一》载:卢,“齐之分”。周代卢国亦在济南市长清区境内。《左传·隐公三年》载:“冬,齐、郑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杜预注:“卢盟在春秋前。卢,齐地,今济北卢县故城。”

  明代凌迪知《氏族博考·氏族上》亦云:“卢氏有六:齐太公之后,食采于卢,以邑为氏;又有卢葛氏,出自桓公,亦为卢氏;又河南《官氏志》有莫卢氏改为卢;又有范阳雷氏,声近,改为卢;又有三原閭氏,改为卢氏;又章仇大翼,隋炀帝赐姓卢氏。”由此可见,卢氏来源虽有多种说法,但长清卢氏为卢姓望族确是不争的事实,历来都有“全国卢氏归长清”的说法。

  2000年6月,时任韩国总统的卢泰愚到山东长清访问并寻根祭祖。之前他曾说过,“我的祖籍在山东,先祖是太公姜子牙。”那么,卢泰愚的先祖韩国卢氏为什么是中国后裔,又是怎么到了韩国的呢?

  史载,唐代卢氏有八任宰相,至唐僖宗乾符年间,王仙芝、黄巢起义,于公元880年攻克洛阳、潼关,京师大乱。时任刺史的大学士卢惠携带九子和另外7名要好的大学士一同博风击浪,东渡朝鲜。卢惠的另外7位好友是任责、陆重、田火、徐爯、苏蒦、朱畟、阎稽。东渡途中,他们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结为金兰,誓曰不能同姓,但求同名,各在其名讳旁加一“禾”部,遂为:卢穗、任積、陆種、田秋、徐稱、苏穫、朱稷、阎稽。他们每人赋诗一句,合成为一首《东渡诗》,流传至今。

  由此可知,卢惠改名为卢穗。卢穗的九个儿子即繁衍为韩、朝卢氏家族九大支,现今已传至40多代,繁衍30余万人,成为韩国的名门望族。

鲍国及姓氏
  鲍国是夏、商时期姒姓的一个小国,时代在夏禹之后,故地在现在的济南市历城区东鲍山下。
  据《元和姓纂》载:“鲍,姒姓,夏禹之后有鲍叔,仕齐,食采于鲍,因氏焉。敬叔生叔牙,曾孙国,代为齐卿。”鲍国地域在《路史·国名纪四》中有记载:“鲍,齐之历城。历下城东三十四(里)有鲍城。”
  鲍氏这个姓也是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一个鲍姓名人—— 鲍叔牙,“食采于鲍,因以邑为氏,称鲍氏”。据《世本·氏姓篇》载:“鲍氏,夏禹之后有敬叔,食采于鲍。鲍叔生叔牙,叔牙曾孙国,世为齐卿。”《世本·传篇》载:“鲍氏,敬叔生叔牙。叔牙玄孙庄子牵、文子国。国孙牧。”《古今姓氏书辩证》载:“鲍,出自姒姓。夏诸侯国,子孙氏焉。裔孙叔牙,相齐桓公,名显诸侯。谥曰共。曾孙牵曰鲍庄子,国曰鲍文子。国孙鲍牧,皆齐卿。”
  鲍叔牙,即鲍叔,春秋时齐人。是春秋初期齐国德高望重的大夫,晚年被封为相国,以知人著称。青年时与管仲是同乡好友,深知管仲的为人和才能,始终以礼相待,处处照顾,成为莫逆之交。后因齐国内乱,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奔莒,管仲随公子纠奔鲁。及襄公被杀,小白得内援回国,被立为齐君(即齐桓公),拟任鲍叔牙为相,鲍叔牙从大局出发,却而不受,并力劝桓公释管仲之囚,任管仲为相,自己甘居其下。管仲也很尊重鲍叔牙,他常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公元前645年,管仲、隰朋相继去世,齐桓公再三请他为相,他才受任,在治理国政中,仍继续施行管仲的政策,使齐国保持霸主的地位。后来人称颂高尚而亲密的友谊为“管鲍之交”。他分金、让贤的美德传为千古风范。
  鲍叔牙墓现位于济钢单身楼北面,是济南市政府于1995年12月20日公布的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共两层,均用采自鲍山的山石铺砌地面。第一层东侧立一石碑,上书“鲍叔牙墓”。墓上下两层之间的台阶正中间,有一“双龙戏珠”石雕。墓前有石碑一尊,上书“齐大夫鲍叔牙墓”,碑前有石供桌,左右各自分立一只石刻狻猊。

逢国及姓氏

    逢国,逢即逄,甲骨文、金文,逢作“夆”,先秦文献“夆”作“逢”,秦汉以后逢作“逄”。本为炎帝后姜姓国,历经夏、商、周三代,是夏商周时期诸侯国之一。逢国故地初在今山东省临淄一带。商代末年,由蒲姑氏取而代之。逢国则西迁至今山东省济阳县境内。据《路史·国名纪一》载:“逄,伯爵,炎帝后姜姓国,伯陵之后,商诸侯,封于齐地。”
  逄氏,本姜姓。逄伯陵之后,子孙以国为氏,称逄氏。据《世本·氏姓篇》载:“逄氏,逄公伯陵之后,子孙氏焉。齐大夫有逄丑父。”《元和姓纂》载:“逢,夏、殷诸侯有逄公伯陵,封齐土,其后子孙氏焉。《左传》:“齐大夫逢丑父。北海,汉有太仆射逢信,后赵秦州刺史碧。唐中书舍人逢弘敏,状云其后也。”《古今姓氏书辩证》载:“逄,出自夏、商之世诸侯有逄伯及逄公者,国于齐土,因以国为氏。陈有逄滑,晋有逄大夫,皆知名。前燕有逄羡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所谓子康大贤所在人事如父者。北海逄氏,汉太尉信,后赵秦州刺史碧,唐中书舍人弘敏。”《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载:“逢氏,音庞,商诸侯,封于齐土。至商周之间,有蒲姑氏代之。至武王伐商而后封太公焉,其地在今临淄。古有逄蒙,善射,齐大夫有逄丑
父,后汉处士逄萌,宋朝有尚书郎逄冲,齐人,望出北海谯国。又密州逄序,开州逄汝舟,并登科。”皆其后裔也。
  在逄丑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因古代“逄”、“逢”、“蓬”三字通假,因称逄氏、逢氏、蓬氏,后来还有转为庞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海信•龙奥九号2号楼21层   电 话:0531-86928877    传 真:0531-86928877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0-2017 山东省福州商会